Betula Technology

年度监测摘要

桐元农林联合体

环境和社会监测报告

桐元农林联合体2023年11月-2023年12月监测总结


桐元农林于2023年3月在河南成立,在桐柏县开展森林联合认证合作项目,以支撑认证的泡桐木产品供应链。公司以联合体组织者的身份开展项目,通过农户参与、培训、实施联合体管理体系、申请并维持认证,以及向农户采购木材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目前联合体成员包括65户农户和他们经营的4.5万亩林地。


林业公司联合体从2023年11月开始进行森林监测,以确定其经营作业有 可能造成的环境社会影响。近期的监测结果发布如下:

1.森林资源调查 

联合体设立了4个龄级的8个固定样地来测算泡桐人工林生长状况。但监测的时长不足,尚不能根据固定样地调查结果计算年生长量。目前根据对全体农户树木的胸径、生长年限和对应的大致面积,推算出联合体内泡桐的年生长量为6.9m3/公顷。

2. 造林抚育

在监测时段未安排造林抚育活动。

3. 森林采伐

在监测时段未安排采伐。

4.森林病虫害监测

监测时段为冬季,未发现病虫害。有个别林木感染了丛枝病。

5.森林火灾、盗伐监测

对上述事件的监测主要是通过所涉行政村的护林员开展。在监测期间未发生相关事件。

6.其他自然灾害

对上述事件的监测主要是通过所涉行政村的护林员开展。在监测期间未发生相关事件。

7. 人工林涉及的环境价值监测

公司评估林地的环境价值,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监测和维护环境价值。公司的环境价值涉及:

7.1林分水平,包括

7.1.1农药和生物制剂的使用。监测内容是通过林地巡查和成员访谈确认成员不使用农药和生物制剂。监测的结果是未发现这样的活动。

7.1.2肥料的使用。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检测确认农户只以基肥的方式使用肥料而且未对土壤带来不可逆的破坏。已设立4个样地并将土壤样本送检。目前还未得到检测报告。

7.1.3 野生植物。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了解林地内是否存在濒危、受胁物种;通过访谈和日常巡护了解利用野生植物的行为,阻止非法活动。监测结果是人工林地中未发现濒危、受胁的野生植物物种,也未发现有利用这些物种的行为。

7.2 景观水平,包括

7.2.1 野生动物。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了解人工林地和周边的天然林是否存在濒危、受胁物种;通过访谈和日常巡护了解利用野生动物的行为,阻止非法活动。监测结果是人工林地和周边天然林中未发现濒危、受胁的野生动物物种,也未发现有利用这些物种的行为。

7.2.2 天然生态系统。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了解人工林地和周边的天然林是否存在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访谈和日常巡护了解利用这些地块和资源的行为,阻止非法活动。监测结果是成员林地中存在麻栎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农户有采伐麻栎枝桠材做薪柴使用的传统,但对天然林的商业采伐是被法律禁止的,也未发现成员有开展这样的活动。

7.2.3 水土流失。监测内容是在修路、采伐、整地等对土壤和植被造成较大扰动的经营活动之后进行现地调查,以及成员按季度开展巡护并汇报是否发生土地塌方等问题。在本时间段未安排有关经营活动,在日常巡护中也未发现土体塌方。

7.2.4 垃圾处理。监测内容是在重大经营活动之后,及时清理林地中的生产、生活垃圾,以及在巡护中发现并清理垃圾。监测结果是在城郊乡的林地中确实发现了一些垃圾,成员农户已经清理。

7.2.5 外来物种。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了解有栽培意杨的农户,在其林地中涉及意杨的生物入侵、病虫害管理和生长情况。监测结果是未发现入侵,也未发现显著的虫害。

8. 高保护价值。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判定成员林地和经营活动是否涉及高保护价值以及对其开展的管理活动是否保护和提升了有关价值。监测结果是林地和经营活动均不涉及高保护价值。将在部分成员林地从保护区调出后进一步调查有关物种利用林地的情况。

9. 保护区域网络。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和巡护判定成员林地中被划为保护区域的林地得到保护。监测结果是这些林地均不涉及商业采伐或林地转化事项。受保护区域面积为5731亩,占总面积的12.6%。

10. 安全生产。监测内容是通过重大作业活动的现场检查,记录发生事故的情况。在监测期间未安排重大作业活动,但发现普遍缺乏安全生产的设备和使用经验,已提供设备并安排了培训。联合体也设置了作业验收流程并指派森林经理参加重大经营活动的管理和验收。

11. 相关方沟通。监测内容是通过面谈和电话访谈,了解当地利益相关方对项目的认知、建议和意见。目前已就森林经营方案和成员手册等核心文件开展了咨询,并就权利判定、野生动植物、高保护价值、劳务合同等议题收集了意见。各方都认为本项目能够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收益。


桐元农林联合体2024年1月-2025年1月监测总结


桐元农林于2023年3月在河南成立,在桐柏县开展森林联合认证合作项目,以支撑认证的泡桐木产品供应链。公司以联合体组织者的身份开展项目,通过农户参与、培训、实施联合体管理体系、申请并维持认证,以及向农户采购木材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目前联合体成员包括91户农户和他们经营的4.5万亩林地。


林业公司联合体从2023年10月开始进行森林监测,以确定其经营作业有可能造成的环境社会影响。2024年全年的监测结果发布如下:

1.森林资源调查 

联合体设立了3个龄级的6个固定样地来分析泡桐人工林生长状况,设立了3个龄级的6个固定样地来分析杨树人工林的生长状况。但监测的时长不足,尚不能根据根据固定样地调查结果计算年生长量。目前根据对全体农户树木的胸径、生长年限和对应的大致面积,推算出联合体内泡桐的年生长量为7.4m3/公顷,杨木为3.6m3/公顷。

2. 造林抚育

有40.2公顷的林地进行了采伐,主要是泡桐林和泡桐、杨木混交林。有近5公顷的林地在采伐泡桐后进行了全垦整地,并在2025年春季种植了杨树和泡桐幼苗。其它林地主要采取了萌发的方式进行泡桐人工林的更新。

3. 森林采伐

有40.2公顷的林地进行了采伐,主要是泡桐林和泡桐、杨木混交林。森林采伐都按要求经过公示并办理了采伐证。

4.森林病虫害监测 

有一些泡桐立地发现了丛枝病。但林龄都是中岭林和少数成熟林,不需要开展干预。

5.森林火灾、盗伐监测 

对上述事件的监测主要是通过所涉行政村的护林员开展。在监测期间未发生相关事件。

6.其他自然灾害

对上述事件的监测主要是通过所涉行政村的护林员开展。在监测期间未发生相关事件。

7. 人工林涉及的环境价值监测

公司评估林地的环境价值,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监测和维护环境价值。公司的环境价值涉及:

7.1林分水平,包括

7.1.1农药和生物制剂的使用。监测内容是通过林地巡查和成员访谈确认成员不使用农药和生物制剂。监测的结果是未发现这样的活动。

7.1.2肥料的使用。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检测确认农户只以基肥的方式使用肥料而且未对土壤带来不可逆的破坏。已设立4个样地并将土壤样本送检。公司计划对新加入联合体的杨木经营地块采取更精细的管理,了解并规范在造林和幼林管理阶段施用肥料的行为。目前新加入的杨木经营区以成熟林为主,没有施用肥料的情况。

7.1.3 野生植物。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了解林地内是否存在濒危、受胁物种;通过访谈和日常巡护了解利用野生植物的行为,阻止非法活动。监测结果是人工林地中未发现濒危、受胁的野生植物物种,也未发现有利用这些物种的行为。

7.2 景观水平,包括:

7.2.1 野生动物。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了解人工林地和周边的天然林是否存在濒危、受胁物种;通过访谈和日常巡护了解利用野生动物的行为,阻止非法活动。监测结果是人工林地和周边天然林中未发现濒危、受胁的野生动物物种,也未发现有利用这些物种的行为。

7.2.2 天然生态系统。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了解人工林地和周边的天然林是否存在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访谈和日常巡护了解利用这些地块和资源的行为,阻止非法活动。监测结果是成员林地中存在麻栎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农户有采伐麻栎枝桠材做薪柴使用的传统,但对天然林的商业采伐是被法律禁止的,也未发现成员有开展这样的活动。

7.2.3 水土流失。监测内容是在修路、采伐、整地等对土壤和植被造成较大扰动的经营活动之后进行现地调查,以及成员按季度开展巡护并汇报是否发生土地塌方等问题。在本时间段未安排有关经营活动,在日常巡护中也未发现土体塌方。

7.2.4 垃圾处理。监测内容是在重大经营活动之后,及时清理林地中的生产、生活垃圾,以及在巡护中发现并清理垃圾。监测结果是在城郊乡的林地中确实发现了一些垃圾,成员农户已经清理。

7.2.5 外来物种。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了解有栽培意杨的农户,在其林地中涉及意杨的生物入侵、病虫害管理和生长情况。监测结果是未发现入侵,也未发现显著的虫害。

8. 高保护价值

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判定成员林地和经营活动是否涉及高保护价值以及对其开展的管理活动是否保护和提升了有关价值。监测结论是部分林地涉及高保护价值一和高保护价值四,都与毗邻的高乐山自然保护区相关。因相关地块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泡桐人工林,在保护区建立之前的地类属性是用材林。相关农户对保护区和新的林地属性判定结论存在异议。这一状况在2024年年底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项目结束时仍未得到解决。我司将在2025年内就有关地块是否继续参与认证,以及相应的森林经营措施做进一步确认。


9. 保护区域网络

监测内容是通过现地调查和巡护判定成员林地中被划为保护区域的林地得到保护。监测结果是这些林地均不涉及商业采伐或林地转化事项。受保护区域面积为5129亩,占总面积的11.3%。

10. 劳动者权益保护

监测内容是考察现有的雇佣关系中,劳动者权益保护是否符合FSC核心劳动者要求。监测结果是一些成员在雇佣工人时并不签署纸质合同,一些成员提供的劳务合同文本不符合要求。联合体将持续推广合同模版,帮助成员符合要求。此外联合体做出了性别平等和消除性别歧视的公开承诺,但这些观念尚需时日才能在成员中进一步落实。

11. 安全生产

监测内容是通过重大作业活动的现场检查,记录发生事故的情况。在监测期间未安排重大作业活动,但发现普遍缺乏安全生产的设备和使用经验,已提供设备并安排了培训。联合体也设置了作业验收流程并指派森林经理参加重大经营活动的管理和验收。随着联合体采伐林地面积逐渐增加,联合体对采伐工人的劳动保护和购买,以及劳动作业安全监理事项具备更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12. 相关方沟通

监测内容是通过面谈和电话访谈,了解当地利益相关方对项目的认知、建议和意见。目前已就森林经营方案和成员手册等核心文件开展了咨询,并就权利判定、野生动植物、高保护价值、劳务合同等议题收集了意见。各方都认为本项目能够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收益。

13. 申诉和争议事项

监测内容是了解联合体成员拟开展的重大经营活动,特别是采伐活动是否存在争议,以及现有的申诉机制是否足以让组织者了解到这样的争议。到发布监测汇总时,成员尚未开展重大经营活动。但组织着确实知悉了一些待批准成员存在的类似争议问题并停止了资格审批。